订好了十二月回北京的机票,再过一个月,这三年半的国外生活就告结束。在这个人人都想着办法出来的年代放弃在国外都算是高薪的工作回去,有人说是秀逗有人说是勇气,仿佛这是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所以我要么是愚蠢地要么是勇敢地犯了错。总之,大家看来,这是错的。即便是K总,也说,理智上我觉得你应该留在澳洲,虽然感情上你回来我会很高兴。

四年之前我决定出国的时候,大概是为了一个不重要的小事。其实仔细回想,自己所做过的很多决定,都是漫不经心,随心所欲。以至于后来出了问题,J总安慰我的时候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You followed your heart”。现在我再来想这些事情,也会问,为什么这么一件大事,你就那么不计后果不假思索地做了呢?我开始变得理智起来,对于这些问题,只好抱一种“谁知道,就那么发生了”的态度。可对于毕业之后的打算,理智的我还是选择了大家看起来并不是很理智的一条路。

伍迪艾伦的《Match Point》是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故事情节略过不表。开头是男主角的独白,也可以说是整个电影的中心。他说“那个说I’d be rather lucky than good的人看得太透彻了。人们总是不敢承认他们生活中多大的一部分是依赖于运气的。想到生命里有那么多的东西不是你能控制的,就会让人不寒而栗。就像网球比赛时常有发生的触网的情况,在那个瞬间,球可能往前,也可能往后。运气好的话,球会往前,你就赢了,而运气不好,你就输了”。

四年前做决定出国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中间会发生那么多的事情。而发生的这些事情,虽然当时是折磨,然而每个事情产生的影响都很大,大到可以说改变了自己某些基本观念的程度。所以在我看来,那都是好事。这些,是四年前的我绝对想不到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四年前的我如果是理智地选择不辞职不出国,坚守着那点工资过无聊的生活,那这些改变可能永远都不会发生。在做决定的瞬间,是好或者是坏,是对或者是错,都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意义在于是不是end up well, 是不是lucky enough。从这个角度,I am lucky enough to end up pretty damn well。而知道我故事的同学,相信或多或少也应该同意我这三年半并非是除了结果之外一无所得:基本游遍澳洲,走了小半个中国,甚至都去了台湾;认识了更多的朋友–比如青春可爱的阳光美少女。

所以我又做了一个”follow my heart”的选择,让那个在头顶上掷色子的人来决定是对还是错。

电影的结尾,杀了人脱了罪得了大胖小子的男主角站在泰晤士河畔的大房子里,身后他老婆的哥哥举着酒杯说,”You know what? I don’t care whether he is great. I just hope that he’s lucky.” 与君共勉。